风险管理的程序
由风险管理的定义可知,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分为风险识别、风险估测、风险评价、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效果评价等环节。
一、风险识别
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, 它是指对企业、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、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, 即对尚未发生的、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、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, 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。风险识别主要包括风险感知和风险分析两方面内容。存在于企业、家庭或个人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、错综复杂, 有潜在的,也有实际存在的; 有静态的, 也有动态的; 有内部的, 也有外部的。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, 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, 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, 都是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解决的问题。
二、风险估测
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, 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, 利用概率统计理论, 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。风险估测主要包括损失概率的估测和损失程度即损失金额概率分布、损失期望值、损失幅度等的估测。风险估测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, 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, 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、选择最佳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。
三、风险评价
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, 对风险发生的概率、损失程度, 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进行考虑, 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, 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,以衡量风险的程度, 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。处理风险, 需要一定费用, 费用与风险损失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风险管理的效益。通过对风险的性质的定性、定量分析和比较处理风险所支出的费用, 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程度, 以判定为处理风险所支出的费用是否有效益。
四、选择风险管理技术
根据风险评价结果, 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, 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与实施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。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, 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, 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。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, 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。
五、风险管理效果评价
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情况的分析、检查、修正和评估。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, 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, 同时, 在实务中还要考虑风险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, 具体实施的可行性、可操作性和有效性。